APPLE PAY.jpg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APPLE PAY甫開放,就吸引了超過40萬張信用卡設定,網路上頻頻出現使用APPLE PAY成功與失敗的分享文,甚至許多自製教學影片上架,包括信用卡銀行的廣告密集,這段時間要不知道APPLE PAY是很困難的事。但各式的廣告,包括台新銀行富邦銀行等電視廣告,卻沒有一個是APPLE自己做的行銷投資。不只是APPLE PAY,APPLE旗下的許多商品,例如iPhone、iPhone Pad等,舉凡新品上市前,甚至是從上市一年前,就開始有「小道消息」傳出,而後上市前的大量廣宣,都是「通路」商投資,要找到APPLE這種品牌商的例子,還真是不多。

        為什麼APPLE自己不需要投入大量廣宣,各電信公司/銀行卻「自願」花大把鈔票來協助APPLE商品曝光?其原因不只是APPLE的品牌力,更在於APPLE產品的「影響力」。因為APPLE的產品已有一群為數不少的死忠果粉支持,舉凡新品上市總是會引起果粉的購買,而iPhone必須要有電信公司的網路搭配才能使用,APPLE PAY則要有信用卡的綁定才能使用,因此,誰能藉由APPLE推出新產品時,搶得「先機」,就有機會改變自己市場的「版圖」,這也是為什麼總是有這麼多的通路商和銀行願意為APPLE的產品和服務投入大量廣宣。

        APPLE一直被定義是一家製造硬體的公司,但事實上,APPLE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都是從消費者使用面的「需求」而來。APPLE自賈柏斯回歸後推出的iPod, iPhone, iPad,都是在設定不同的使用情境所產生的「硬體」,但串連各載具的iThue,以及便利的使用介面,更是綁住消費者的武器,而APPLE PAY也不是新的支付方式(Line PAY, GOMAJI PAY都早於APPLE PAY),但因為要藉由iPhone才能執行,因此,成為了果粉朝聖的產品。

        iPhone上市引起搶購,電信公司為了搭iPhone便車,所以都希望「搶快」推出與iPhone購買相關的電信門號綁定或續約,因為消費者每一支手機只會搭配一家電信公司(雙卡手機除外),選擇手機就等於是一次選擇電信公司的機會,即使電信公司不想補貼,卻擔心因為別家電信公司的搭配方案更佳而搶走了消費者,因此,「不得不」投入資源搶市,一旦各電信公司都投入大量宣傳新iPhone要上市,APPLE自己當然就不需要再投入廣宣資源,而且價格可以更硬,取得更高的利潤。

        APPLE PAY的例子則是針對金融業,沒搶到首波門票的銀行扼腕失去了商機,因為若果粉使用APPLE PAY時,發現自己手中的信用卡不適用,就會去申辦可以適用的信用卡,才能享受APPLE PAY的方便,而首波搶得搭配的七家銀行,卻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不會在這波搶辦潮中被落下,憂的是不但要被APPLE抽取手續費,還得投入大量廣宣來宣傳,至於最後是否真能因為APPLE PAY而帶來信用卡申辦數及消費額的提昇,其實還在未知之天。

        APPLE是全球品牌資產排行第一名的品牌,其品牌力不是用廣宣資源打出來的,而是真的將產品走進消費者生活,讓消費者自己願意成為粉絲,進而產生市場影響力,與其產品或服務相關的產業,就必須要看在APPLE背後龐大「果粉」的面子而被迫投入「助陣」的宣傳,因此,APPLE其實是一個平台,讓供需雙方在它的遊戲規則下進行競合,APPLE的成功例子,提供經營品牌的兩個重要的啟發,第一是不要以為品牌的成敗取決於行銷資源,其重點在於有沒有滿足一群消費者成為粉絲;第二則是品牌不應只致力在「產品」銷售,因為各種產品所影響的消費族群都會有衍生的需求,只要思考清楚,就有成為平台的機會,一旦成為平台,其商機會遠高於單一產品或服務的銷售,未來的商戰,將不再是單一產品或服務的市場,而是互相交疊的平台戰爭。

行銷金三角封面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博客來購書網址連結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誠品購書網址連結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金石堂購書網址連結

arrow
arrow

    温慕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