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low  

       心理學有一個很著名的馬斯洛(Maslow)需求理論,把人的需求由基本的生理需求,然後進階到安全需求,接著社會化追尋社會需認同的需求,進而希望被尊重,最後自我實現。在一個市場中,各種層次需求的消費者都有,所以會有不同的商品打著不同的訴求出現。

 

        生理需求指的是維生的基本需求,所以對價格的敏感度較高,因此就有低價民生必須品的生存空間;安全需求則是將需求的層次提高到健康,所以品質訴求與健康訴求的商品就會出現;社會需求是一種認同感,所以一些社會流行性的「潮」商品就會出現;尊重需求則是要滿足被人重視且尊重的慾望,所以名牌奢侈品就找到市場空間;自我實現其實是很難滿足的需求,因為這種需求的滿足來自內心,而不是外在的加持,要打進這群人的心中,就要非常了解這些人的內心感受及想法,他們已超越了物質需求及名牌的加持,而且非常分眾。

 

        不同的需求代表著人的心理處於不同的需求層次,但沒有高低之分,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處的背景和環境也不同,反而是行銷者要了解自己的商品適合那一種層次的消費者,對症下藥才會收效。

 

        人只要有成就,有了財富,要達到尊重需求並不難,但要能到達自我實現的境界,卻不是所有人都做的到,例如賣菜捐錢的陳樹菊阿媽,或許她的生理需求僅止於生理需求,但其內心的層次卻已經到達許多有錢人一輩子也達不到的自我實現的需求了。

arrow
arrow

    温慕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