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扶植電影稅  

 

       文化部龍應台部長於日前宣布,將對電影票價課徵5﹪的“電影扶植稅”,來協助國片發展,此言一出,電影界人士紛紛表示此舉將使得電影票價上漲,反而降低民眾看電影的興趣,對國片並不是正面的幫助。我要說的是,民眾支不支持國片,是因為票價嗎?電影票價這些年來也是不斷上漲,一樣會有賣座的電影與乏人問津的電影,其間的差別不是票價,而是內容。

       部長指出,英國一年投入在電影產業30億台幣,但台灣一年只有3.59億,所以需要更多的金額來協助國片發展,但英國投入的30億是投入在那些部份才是重點,是像台灣用直接給補助金的方式嗎?有錢就會有好電影嗎?(也有許多好萊塢重金製作的“爛片”票房淒慘)

        我們對於解決問題,常常落入直覺的做法,看到人家的錢比較多,就覺得我們是輸在錢多(HTC也是這樣批評三星的),但卻沒抓到問題的關鍵。對於解決問題,筆者的行銷金三角也能協助導引問題解決。用在解決問題上的行銷金三角如下圖:

 

        解決問題第一步不是想做法,而是確認問題。我們容易看到的是“現象”,但問題必須是影響運作的真正原因,如果只看到現象就下對策,通常不是自以為是的犯錯,就是沒有針對核心問題去解決。要從現象中找到真正的問題,接下來才能針對問題去找解決的關鍵,當關鍵清楚,做法自然就會出來。

        套用在文化部徵稅的事情上,不論是看到國片積弱不振,或是別的國家投入更多的資源在電影產業,這些都是“現象”,如果看到現象就有對策(給更多補助金,徵稅拿更多錢出來),那未免也太簡單了。真正的問題分別應該是國片的題材和製作水準不足,以及別的國家拿錢協助了電影產業那些事情的發展,當問題釐清楚,關鍵就能找出來(國片的題材受限於台灣本土劇,學生/愛情小品,格局不足;政府協助電影產業不是給錢而已,應該要仿效國外針對電影的人才培訓,行銷協助,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那麼做法就不會是徵稅給錢而已。

        國片也曾經有過“好片”,如賽德克巴萊就拍出了超過台灣“國片”的氣勢和格局,觀眾自然會給予支持,而李安身為台灣導演,所導的片子也是超出“國片”的思維,這些才是政府該想如何協助電影產業,提昇整體水準。

        5﹪的稅或許會影響一些民眾進電影院的意願,但個人覺得只是短期的,重點是有沒有讓觀眾“想進”電影院看的“國片”,就像是產品一樣,有價值的商品,即使價格高一些,消費者還是趨之若騖,但不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就算是降價,也未必能促使消費者購買。          

        最後,用兩句話總結這個議題,國片的問題不在票價,而在內容。

 

 

      

arrow
arrow

    温慕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