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後火車站極具歷史意義的成建圓環,在三度易主經營後,即將在明年中三度吹起熄燈號,讓這座具有庶民記憶的建築物(?)的前途又亮上紅燈。曾經是中南部北上找工作的民眾駐足之地的建成圓環,許多有名的小吃店如三元號、龍鳳號、萬福號等,都是許多人多年前的記憶,筆者也曾去第一代建成圓環吃過小吃(哇!洩露年齡了),但1999年大火後,建成圓環由知名建築設計師李祖原設計,斥資兩億重建為建成圓環美食館,但由於設計動線不良,加上夏日電費昂貴,重新開幕後乏人問津,老字號的商家紛紛求去,雖然幾度換手經營,從原本的小吃中心,變成是團饍、人妖秀、婚宴會館等,但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定位,以致於將在明年中再度關閉。
以台北的發展史來說,建成圓環的確有其歷史,但在1999年大火後,其實已無實體的紀念意義,所留下來的,只剩當年曾去消費過的消費者心中的回憶。台北市政府多次調整及委託民間經營,但以現今的社會發展步調,以及當地的交通狀況,其實建成圓環當年的歷史定位已不復見,徒然為了回憶而保留,但在現在的市民心中,已經沒有建成圓環的位置了。
台北市的幾個圓環,在考量交通動線後已陸續拆除,目前僅剩民生東路圓環、仁愛路圓環和建成圓環,但前兩個圓環都是做綠化來美化市容,只有建成圓環仍為了過往的記憶而保留商業經營,隨著台北市發展重心的東移,後火車站的繁華已不復見,在沒有市場面支撐的情況下,勉力維持也是敵不過大環境的變化。在明年再度歇業的情況下,是該讓建成圓環走入歷史的時侯了。
歷史需要維護和保存記憶,但不是所有的歷史都是必須要「保留」,並不是筆者認為保存文物不重要,但不是所有有「歷史」的文物都要保留,需視其保留的目的和意義,特別是建成圓環這座已沒有昔日風景的建物,只因為是數十年前的小吃中心而硬要經營,但沒有考量到週遭環境的配合和民眾的消費意願,不論怎麼變形,都不是市場所能接受的。
政府施政需要有目標,納稅人的錢也要用在刀口上,不要為了「議題」而花錢,要為了「未來」而投入。行銷要有目的,政府施政也要有目的,建成圓環保存的目的何在?如果不先重新思考,再多的資源投入,也只是為了保存歷史的「表面」大傘下的資源浪費而已。
本書獲利將全數捐給社福團體,大家一起讀好書,做好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