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r.jpg圖片來源:NOWnews

        台北市繼Youbike後,計劃於年底推行U-Car,目的是要舒解台北市的交通壅塞,同時鼓勵民眾減少買車。此政策一出,遭到許多批評與質疑,但從柯文哲市長到交通局長,都提出支持的理由,而國外也的確有推行公營租用車成功的例子,到底U-Car在台北市推出會不會成功?答案要看U-Car推出的目的是什麼,才能做結果預測的判斷。

        筆者試著用不同的目的來說明U-Car的成功關鍵以及是否會成功:

1、減少購車:交通局長鍾慧諭表示,推共享汽車U-Car不是為了減少交通擁擠,而是旨在降低購車需求,進而降低停車需求。成功的關鍵在於想買車的人覺得租車比買車划算,因此,要說服的是想買車的消費者,給他們一個租比買划算的理由。民眾為什麼要買車?無非是因為方便,想去那裡就去那裡,對於買的起車的人(買不起的人也不是U-Car的目標對象),如果只是想「偶爾」用車,那麼自然會在需要時才借車和租車,若是想以「停車位」難求來誘使民眾不要買車,有此想法的人早就改搭大眾運輸工具,因此,推行U-Car不會減少購車的數量。

2、減少交通擁擠:若是想借由U-Car來減少交通擁擠,前提是一台U-Car要能減少一台以上的一般汽車上路。已有汽車的人,會因為有U-Car就改開U-Car甚至把自己的車賣掉嗎?未來想買車的人會因為U-Car就放棄買車嗎?上述兩個情形只要有一個成立,U-Car的推出就能達到減少交通擁擠的目的,否則,多一台U-Car就多一台車在路上跑,不但不會減少交通擁擠,反而會增加交通壅塞。

    國外的U-Car之所以會成功,像是巴黎的「Autolib」,有其條件,一來是國外的共乘觀念,二來是電動車的推行,但台灣的民情不同,共乘很少會是租用U-Car的理由,而年底推出的是汽油車(因為油電車或電動車的充電站問題未解決),對環保也沒幫助,而且U-Car的停車位再多,也不比大眾運輸工具方便(台北市的大眾運輸工具已很方便),因此,U-Car是否適合台北市?值得再想想,以免生出了堆U-Car,反而因為租用者身份不明,而造成額外的治安問題。

        租車的行為本來就存在,台灣也不乏知名的租車業者,政府為什麼要「與民爭利」,是要好好想想,而租車主要的動機是出遊或是商務,都是臨時短暫的租用,而且地點多在交通運輸樞紐,而不是街頭巷尾的擺設,如果旅遊是租車的目的,那麼「離開」台北市該是個必要的選擇(在台北市內旅遊,搭大眾運輸工具更方便),而台北市鄰近的新北市和基隆市等都不參與,也限制了U-Car的使用範圍。台南高鐵站在去年就推出了U-Car,可以觀察其效果,如果連在高鐵站轉運和旅遊目的的U-Car接受度都不高,在台北市實施成功的可行性就令人擔憂了,在配套措施和法規未明,特別是為什麼要推U-Car的目的都說不清楚前,政府的施政還是要審慎為宜,不是模仿或創意就可以為市民帶來福利。

行銷金三角封面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博客來購書網址連結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誠品購書網址連結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金石堂購書網址連結

http://bit.ly/22ZfWAd

dcplus數位人才翻轉計畫_729x90.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U-Car 柯文哲 Youbike
    全站熱搜

    温慕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