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E
日前在電視上看到渣打銀行的「形象」廣告﹣新境界篇,女兒問我,銀行跟「馬」有什麼關係?是因為馬年嗎?我想,這支看來是渣打worldwide的廣告,所以應該不是因為馬年。我女兒看不懂不要緊,渣打銀行想要吸引的客戶是否看得懂,才是重點。
昨天的文章提到,當商品力在市場中沒有理性的差異訴求(紅海市場),感性訴求就變成是一個「差異」的選擇,而金融業正是這類的商品,所以在金融業中的行銷,多以感性訴求為出發,既然在「利率」、「手續費」等商品力上無法有明顯差異,就在消費者心中種下一個感性的種子,以期消費者在選擇金融機構時,可以優先想到自己。
即使是用感性訴求,仍然要與自己的商品力或品牌訴求有關,前者是指金融服務的項目,後者則是一個強勢品牌的訴求。若本身的品牌力還不夠時(例如一些新銀行或是在消費者心中還沒被認可的品牌),即使是用感性訴求,仍需要跟「商品力」有關,例如元大金控剛成立時所溝通的廣告,雖然創意不突出,但卻是一支好廣告,因為鎖定了目標客層(房貸需求)的需求,在感性訴求的廣告上有所連結。
另一個例子是多年前曾被注意的大眾銀行,前後推出「母親的勇氣」、「馬校長的合唱團」、「夢騎士」等三支執行的很不錯的廣告,但內容與銀行的服務找不出連結,而大眾銀行尚不是消費者心中的「領導品牌」,因此在感性訴求的轉移上就會有差距。
回頭來看渣打銀行的廣告,新境界這篇在訴求渣打銀行的服務理念,雖然有些飄渺,但是否可以被消費者看懂且接受,就得要看渣打銀行在消費者心中的位置是否「夠力」。
本書獲利將全數捐給社福團體,大家一起讀好書,做好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