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熱了這麼些年,新的工具還會不斷出現,但企業界和代理商對於數位行銷的操作,在今年將會有一些不同的改變,因為愈來愈多客戶在問我,微電影上百萬人點閱有什麼意義?粉絲頁上萬粉絲有什麼幫助?Line官方網站成立了要怎麼幫助銷售?過往幾年,數位行銷走的太快,工具出現太多,讓代理商疲於奔命,而企業界也不敢稍有懈怠,深怕在數位行銷的時代落後競爭對手與消費市場,因此,各種新興工具都有專業的代理商出現,而客戶的行銷資源也開始轉移,但到頭來,卻還是不清楚什麼是數位行銷。

        2016年的行銷趨勢當然還是以數位行銷為主,一些耳熟能詳的名詞,例如大數據、平台、雲端、物聯網等,還會是趨勢,但不同的是,在一窩蜂的使用數位行銷工具之後,今年該是深思數位行銷意義及用法的一年。筆者提出以下的觀點供各位讀者朋友參考,也可以省思一下,自己的數位行銷觀念是否正確:

1、數位行銷的重點不在工具,而是互動:

      數位行銷工具仍會不斷出現,但不同的工具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如果沒有先弄清楚每項數位行銷工具的意義,就只是在浪費行銷資源,因為不管結果如何,都無法在沒有目的的前提下去評斷每一項數位行銷工具是否合適自己的品牌或商品。數位行銷的意義並不是「工具」,而是「互動」,要先確認自己的行銷目的(知名度?好感度?深度說明?促銷導購?),再去選擇工具,而工具本身只是管道,更要有合適的內容跟消費者「互動」,再藉由數位行銷可追蹤的特性,記錄每一次的行銷活動,逐步汰弱擇強,選出最合適自己行銷目的的數位行銷工具;

2、內容行銷不是廣編行銷:

        數位行銷向來有「內容為王、分享為后」的說法,但真正有效的數位內容,並不是一篇廣編稿,或是一支微電影,任何以過往商業目的(電視廣告、平面廣告)為思考點的「內容」,或是「原生廣告」,都會被消費者「視破」,因為真正的「內容」並不是以商品為起點,而是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唯有站在消費者角度來看商品所製作出來的內容,才會有感動力,消費者才會在接觸內容後「陷」進內容裡面,進而對商品從價值端開始認識;

3、平台不是愈大愈好,而是需要整合:

        過往的平台觀念是愈大愈好,因為規模愈大、流量愈高,代表平台的集客力愈大,因此,像Google、FB、Line等平台,都能狹著用戶的規模來令行銷者就範。但隨著平台規模的擴大,平台的管理和品質就會有相對的挑戰,除非像這些全球性的平台,能夠以全球化的實力來經營,否則,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平台是否合適?就值得深思。例如,台灣有幾家大型的電商平台,但由於涵蓋面太廣,因此難,以深度的溝通商品力,而多以價格為比較基準,久而久之,消費者的網路消費行為也就變成了「價格」導向,而各大電商平台為了競爭,更加深「殺價」的力度,其結果是平台商與品牌商都沒賺到錢,連帶著,消費者的網路購買行為也就變成看價格而不重價值,變成一種惡性循環;也有些平台看到這種狀況而跳脫出來,像是一些小農市集的網路平台,試圖以價值來吸引消費者,但由於各自經營而規模有限,也難以跟一些大平台直接競爭,但若能以「整合」的觀念來集結各種平台,以「價值鍊」的合作方式,發揮不同平台的整合力量,將會是未來平台的新定義。

4、沒有數位與非數位

        過去幾年的數位浪潮,反而讓企業界和代理商把數位與非數位一分為二,在企業界分成不同部門,在代理商則是各有「專業」,卻把整合行銷的意義給分開。各種行銷工具都有其意義,重點是「為什麼」選擇。其實,行銷溝通的原則始終沒變,都是從目標對象開始、設定行銷目的、擬定溝通策略,然後才選擇行銷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把消費者帶到通路。

行銷溝通.png

        行銷工具不必要刻意區分成數位或是非數位,重點是為達成什麼行銷策略,終歸一句話,行銷工具「沒有數位或非數位,只有需要或不需要」。祝大家,新年快樂,猴年行大運。

行銷金三角封面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博客來購書網址連結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誠品購書網址連結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金石堂購書網址連結 

本書獲利將全數捐給社福團體,大家一起讀好書,做好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行銷 數位行銷
    全站熱搜

    温慕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