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雙北市於5/15下午後一點起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台灣守了一年多的疫情,還是出現漏洞,一天出現180名本土病例,讓行政院和雙北市長緊急宣佈,雙北市進入第三級防疫。當天(5/15)各大賣場出現了搶購潮,而各家公司也忙著決定要如何對應(政府未宣佈停班停課,但室內五人以上的非家人聚會是禁止的),一時之間,台灣(特別是雙北)限入了突如其來的緊張氛圍。
相較於國外,台灣的疫情控制已經是優等生,但在經濟考量下,沒有禁止國外的人、貨進入台灣,國外的病毒(或是早已進到台灣)很難完全被阻擋在外,只是過往的確診案例都能找到源頭,而且在擴散前先進行疫調並予以控管,台灣才能享有這一年多來的平靜,但這次的疫情來的快又急,在源頭不明(雖說可能是華航的諾富特飯店的機師,但有幾例是被感染的來源不明)的情況下,快速的擴散到社區,造成了最讓人擔心的社區感染,在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且突破升級人數的情況下,雙北市先進入了三級防疫,而其他縣市也同步提升防疫規定,未來的兩週,將決定台灣疫情的走向。
坦白說,台灣在經過過去一年的平安日子,全民的防疫警覺性的確開始鬆懈,路上不戴口罩的人愈來愈多,而各種聚會和活動也都正常展開,導致一有確診者進入社區而不自知時,疫情擴散的機會就大增,與其追究是誰帶進來的病源,倒不如說是我們的防疫鬆懈所造成的,畢竟全球的疫情未歇,在國際化的現代社會,很難確保病毒不進入台灣。
對於此波的疫情,又看到許多酸民或藉題發揮者在找「戰范」或是指責指揮中心沒有控制好疫情,但這些抱怨和指責都無濟於事,對疫情的穩定亳無幫助。許多人面對問題,喜歡先釐清責任,但筆者認為,發生問題的第一刻,該做的是找出解決方案,因為即使找出責任歸屬,也無法解決問題,而且徒然浪費許多時間,若是先針對問題解決,時間才是用在刀口上,而且許多時侯,問題一旦解決,責任也就會釐清,甚至不是那麼重要了。此時最重要的,是給予指揮中心支持,全民一起重新拾回防疫的警覺心,台灣才有機會回到過去的平安日子。關於疫情再起,筆者有兩點建議:
1.新工作模式:疫情迫使要減少人跟人的直接接觸,除了各大專院校已經宣佈採用線上教學,為了不影響經濟發展,政府並沒有限制上班,而是請企業自己做好防疫工作,而企業在面對疫情和公司發展,將採取新的工作模式,在家工作與遠距工作,就變成是要常常習慣的工作型態。筆者日前於震旦月刊發表一篇專欄「遠距職場新樣貌」,分享了未來職場中,主管和員工的相處之道,需建立在主管的信任和員工的自律上。
2.生活模式:每個人都希望能自由的生活,但自由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現今疫情的源頭難尋,就像是一場森林大火,火場遍地開花,但找不到源頭,也無法一一撲滅,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出一條防火線,將火源和其他林場隔離,才能讓未著火的林場得以保存。你我這些健康未染疫的人,就是火場週圍的樹林,如果我們都能做好自我防護,將自己隔絕於染疫的機會外,減少外出及人與人的接觸,確實做好清潔和衛生管理,就會形成一道道安全的防火線,讓擴散的疫情自我熄滅,而不會再往外延。
坦白說,筆者對此波的疫情十分憂心,除了是全民的防疫螺絲要重新上緊外,疫苗的數量和施打普及率不足,加上考量經濟而必須有限度的靠全民自我防疫來控制疫情,都是此波疫情擴散的不利因素,反過來說,要控制此波疫情,靠的不只是政府的控管和醫療院所的努力,而是全民的自覺和自制,一方面避開疫情擴散的風險,另一方面,用正面的心態在遠距工作的情況下仍然自制的完成工作,讓經濟的穩定得以延續,至於已受影響的產業,則要在此時重新思考未來的策略,在疫情仍是常態的情況下,面對未來的反覆挑戰。
新冠疫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給了人類一個反思的機會,在習於過往的生活模式下,如何因應已經發生的環境改變,而不只視為是一時的變化,作出長遠的調整和對應,才能在看不到終點的挑戰下,繼續我們美好的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