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E
壽險業與大多數金融產業一樣,是個不好表現「產品力」的產業,一來產品是偏無形的服務,二來各同業間的產品(保險類別和保費等)和服務差異不大,因此,多是靠知名度和業務人員的人脈來拓展市場。在眾多國內外壽險大品牌的夾擊下,1949年就成立的台灣人壽(據信是台灣第一家壽險公司),近年來也強打行銷戰,並塑造出有記憶度的「台灣阿龍」,快速建立起品牌的知名度。
回顧台灣人壽近年來的廣告,先以「台灣阿龍」搭配主題曲打出知名度,然後強調自己「經營績效第一」,在一片「感性」的金融行銷戰中,倒也別出新意,對於知名度的快速建立,會有一定的幫助。而後再以「世博台灣館」為主題強調自己的績效,近年來也陸續推出兩支微電影「爸爸的秘密」和「媽媽的眼睛」,圍繞在「家人健康」這個千古不敗的主題,符合微電影的「故事」要求,至於拍攝的夠不夠細膩,則見人見智。
台灣人壽近年來的行銷,與其他國內外各大壽險公司比起來,走的是比較親民小巧的路線,在一片「大氣勢、大格局」的壽險業界中,倒也是一條差異化的行銷手法,只是回到商品本身的連結性,就要再思考,才能把消費者的記憶和好感度回饋到商品本身。相較之下,台灣人壽去年推出的一支「樂活好將來」的廣告,點出未來高齡化的負擔,就是一支不錯的連結廣告。
新品牌或是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初期以品牌知名度為目標是可以接受的行銷做法,但在知名度建立後,更要有「牛肉」的支撐,才能將知名度轉化為銷售力,進而形成進一步品牌感性力的基礎。即使像是金融服務業這種難以直接訴求牛肉的產業,在博取好感度時,也要注意到感性訴求與理性商品力之間的聯結。
台灣人壽近期推出「尋找台灣人最原始的聲音﹣謝謝你」的行銷活動,在這個紛亂的社會中,注入一股暖流,喚起社會中該有的良知,在形象上會加分不少,配合這支廣告,台灣人壽還進行「圖文創作比賽」,以企業形象的角度來看,這是個是很好的活動,但以行銷的角度來看,這個活動與商品的連結又少了些,活動主題為尋找「聲音」,但是以募集圖文創作來進行,或許是考量到影片創作會侷限許多投稿意願,又或是希望以文字表達的意境更高,但活動不該只是一次性的,藉由活動募集到的作品,後續會怎麼運用,並連結回台灣人壽本身,會是筆者更期待看到的。無論如何,台灣人壽的形象已與其他壽險公司有很大的不同,祝福也期望台灣人壽能透過這種「不同」,創造出更多的行銷價值。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博客來購書網址連結(9折,請直接點選)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誠品購書網址連結(9折,請直接點選)
「這就是行銷﹣行銷金三角」金石堂購書網址連結(79折還可紅利積點,請直接點選)
本書獲利將全數捐給社福團體,大家一起讀好書,做好事
留言列表